6月中旬至7月初,在A股市场疾风暴雨式的大跌过程中,“杠杆”扮演了重要角色,7月16日,躺在A股暴跌封口的恒生电子发布公告称,将关闭HOMS系统任何账户开立功能,关闭HOMS系统现有零资产账户的所有功能,同时通知所有客户,不得再对现有账户增资。这意味着,HOMS系统将不再有新资金进入,场外配资平台与券商的纽带被割断,而去年以来曾火爆一时的股票配资,也将面临生死考验。
A 线上配资整顿平台进入转型期
“应监管部门要求,已于2015年7月16日晚间取消了对子账户追加资金的功能。由此将造成存量用户无法向现有方案追加保证金。请广大用户及时注意持仓风险,提前完结的用户,可以在网站留言中申请提前完结,我们将切实为大家办理方案提前完结,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持仓风险。”这是一家在线股票配资平台赢在投资于7月17日发出的公告,如今,打开其配资页面,同样显示“业务整顿,暂停配资业务”。
事实上,早在A股暴跌之前,证监会[微博]已经下发了相关通知,以加强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外部接入管理,7月12日,证监会再度下发相关《意见》,清理整顿违法证券业务活动,并在7月13日组织人员前往杭州恒生电子公司进行调查取证。
而证监会的此次行动效果显著,在证监会公布《意见》后,米牛网迅速作出反应,立即停止了配资业务,并强调,经自查,米牛网成立至今,从未在境内外参与过股指期货交易;米牛网的主要股东及管理层,自从加入米牛网以来,也没有在境内外参与过股指期货交易。其后,配资平台寻钱网发出公告称,“停止股票配资借款这个板块的中介服务业务”,成为继米牛网之后,第二家正式叫停股票配资业务的公司。记者发现,如今,除极少数线上平台的配资业务仍可申请之外,多数配资平台都已经发布公告,如投哪网、赢在投资、Pmoney等较大的线上配资平台都已经停止了配资业务或暂停了新业务申请,“股票配资”成为这些平台讳莫如深的一个词。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证监会近期的清查,对于配资平台已经产生了实质影响,尤其是那些只做股票配资的线上平台,如果不能尽快找到新的业务模式,平台积累的用户将大量流失。因此,如何尽快转型,也成为摆在配资平台面前的巨大难题。
B 本地配资暂停线下机构“被洗牌”
一项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配资公司已经近万家,向证券期货配资的资金超过1000亿元。事实上,HOMS是目前场外配资进行伞形分仓最常用的一种信息系统。此外,另外两大场外配资信息系统供应商铭创软件和同花顺亦相继采取了类似措施。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通过恒生HOMS、铭创软件以及同花顺三个渠道的配资规模总额接近5000亿元,而在市场占比上,三家配资系统服务商也并不对称,其中HOMS占比最高,达4400亿元,而铭创和同花顺分别为360亿元和60亿元。“这无疑是掐住了场外配资的脖子。”太原一家民间配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分仓系统关闭,意味配资公司即使有钱也没法再做股票配资业务了。事实也的确如此,记者随后走访了太原市多家配资公司,得到的答复都是目前已经暂停股票配资业务。
记者通过券商朋友向本地一家颇具规模的配资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牛市中配资规模一度突破亿元,但是记者本周从该公司了解到,目前,该公司已经暂停了股票配资业务。至于业务重启的时间,还要看国家下一步的政策,“此前公司配资杠杆则在1:5左右,即便股票配资重启后,杠杆也不会给那么高了。”
随后,记者又以客户身份拨打其他几家配资公司的电话时,各家公司均表示已经暂停了该项业务,而且多家民间配资公司已经开始通知存量业务客户,建议尽快清盘。其中一家配资公司的客服人员表示,由于目前HOMS系统已经停止了补仓功能,所以与其等跌破预警线、平仓线被强平,还不如自己主动清盘。这意味着,目前对于一些场外配资机构而言,不仅新增业务无法开展,就连存量业务也会被尽快清理。而至于重启的具体时间以及各项指标,各家公司都不愿多谈。
C 场外配资“停摆”利于A股长期发展
仿佛是在一夜之间,上半年极为红火的场外配资业务就走到了末路。回顾上半年的牛市,相对两融不到1:1的杠杆比率,场外配资动辄1:4、1:5甚至1:6、1:7的杠杆比例,在股票上涨时很容易将收益数倍放大,收益无疑极具诱惑力。但收益永远与风险成正比。6月9日,中国中车完成合并复牌的第二天,从涨停到跌停,20%的振幅下当日成交了496.93亿元,杠杆超1:5的融资直接暴露于爆仓风险下,而此后7连7跌将该股股价腰斩到了20.08元。
杠杆牛市中,配资加剧了上涨,也暗含加剧了风险。4月中旬,证监会首次提及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展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等,不得为伞形信托等提供数据端口。此前,证监会关于杠杆的政策是针对券商两融业务不合规情况,之后数度风险提示下,券商已自行开启调整担保折算率、上调保证金比例、收缩规模等降杠杆模式。
但场外配资始终处于“灰色地带”,牛市中,配资平台能够拿到高额的利息,券商收取的交易佣金增多,而投资者在牛市中通过杠杆赚到钱。但股市震荡,高杠杆下的高风险凸显,最终损失将由投资者来埋单。
不过,随着5月以来监管层查两融、查场外配资,到中证协称8月开始接受券商外部接入信息系统评估认证申请以及融资融券新规的出台,证监会监管场外配资步步升级。最终,7月12日晚间,证监会正式发布《意见》,并“严禁账户持有人通过证券账户下设子账户、分账户、虚拟账户等方式违规进行证券交易。”
对此,有券商人士分析,这些高利贷、高杠杆的所谓场外配资,来去如风,而且违反股市交易实名制原则,是造成上半年股市暴涨暴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从长远来看,此次针对场外配资业务的清理“屏蔽”,是一项有利于股市发展的举措。“不过,短期来看肯定会造成入市资金不足,也就意味着整个股市的交易活跃度下降,在目前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反弹乏力。”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D 杠杆资金入市配资格局迎来重构
“提供大股东、高管增持和员工持股配资业务,杠杆比例不超过2:1,期限1年,请联系资管部和分行。”这是一家银行发出的一则配资广告。其实,随着场外配资收缩,杠杆资金通过金融机构入市的格局已重新显现,上市公司股东、高管配资推动着整个二级市场资金迎来一轮洗牌。
据记者了解,此前,监管层表态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回购本企业股票的上市公司提供质押融资。监管部门发声后,原来低调做配资业务的各家银行则开始大张旗鼓地做起了该业务。而针对上市公司高管和股东的配资,大多数银行目前提供的资金杠杆比例为1:1,少数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可以做到1.5:1甚至2:1。银行通过资产管理计划等渠道提供的资金作为优先级,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为劣后级,并在锁定期内(1年至3年)设置预警线、止损线,预警则补仓、止损则补仓或回购,利率为8%至9%,审批和资金到账时间极快,通常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不过,对于配资业务,多数银行在前期都优先考虑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等优质企业,特别是主板上市公司会优先考虑,对于中小板择优考虑,对创业板公司则相对谨慎。而一些中小银行由于资金成本不存在优势,主板创业板的业务通做。
据悉,在银行表外资金通道端,券商机构扩张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业务,目前提供包括针对用自有资金增持本上市公司的定向增持业务、资金不足需要融资的融资增持业务、流动资金不足而进行股票质押的质押增持业务这三种手段。其中,分级集合资管计划进行的增持配资,杠杆比例为1:1至2:1。有券商内部人士透露,管理费大约收取0.4%,优先级资金利息为8%左右。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依赖上市公司股东高管增持配资、质押融资展期等“救市”举措,并不能持久。对于银行而言,随着利差收窄,配资和表外业务的高收益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作为影子银行的一部分,这些业务的潜在风险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