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汇
外汇指的是外币或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外汇的概念具有双重含义,即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外汇的动态概念,是指把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加外一个国家的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的经营活动。它是国际间汇兑(ForeignExchange)的简称。
外汇的静态概念,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这种支付手段包括以外币表示的信用工具和有价证券,如:银行存款、商业汇票、银行汇票、银行支票、外国政府库券及其长短期证券等。
二、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将其折合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这种标价法;在招商银行开办的交易币种当中,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港币、新加坡元均采用直接标价法,如1美元=115.25日元;1美元=1.47加拿大元等。
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基准,将其折合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的标法方法。欧元、英镑、澳大利亚元采用间接标价法,如1英镑=1.6025美元;1欧元=1.5680加拿大元;1欧元=1.0562美元;1澳大利亚元=0.5922美元等。
三、关税
关税(Tariff)是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海关对进出关境的货物或物品征收的流转税。它是一国政府从本国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由海关代表国家所征收的税赋。关税与其他国内税赋一样,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关税是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最有效和最重要的调节国际经济关系的工具,并一直成为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贸易条件
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一般用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进行计算。
五、国际收支
1、狭义国际收支:是指该国的对外外汇资金收支。
2、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由各种经济往来而发生的收入和支付,既包括涉及外汇收支的国际经济往来,也包括不涉及外汇收支的国际经济往来;既包括国际间的交换行为,也包括那些单方面转移及其他诸如黄金货币化、特别提款权分配与取消、债权债务再分类等行为,它们被统称为对外交易。目前各国通用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就是按照广义国际收支概念编制的,反映一国对外经济状况的平衡表。
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之间的对比关系。收支相等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否则为不平衡。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称为国际收支顺差,或称国际收支盈余;支出总额大于收入总额称为国际收支逆差,或称国际收支赤字。逆差表示对外负债,一般要用外汇或黄金偿付。
六、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按投入行为的直接程度,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货币资金直接投入投资项目,形成实物资产或者购买现有企业的投资,通过直接投资,投资者便可以拥有全部或一定数量的企业资产及经营的所有权,直接进行或参与投资的经验管理。直接投资包括对现金、厂房、机械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土地或土地使用权等各种有形资产的投资和对专利、商标、咨询服务等无形资产的投资。其主要形式有:(1)投资者开办独资企业,直接开店等,并独自经营;(2)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办合资企业或合作企业,从而取得各种直接经营企业的权利,并派人员进行管理或参与管理;(3)投资者参加资本,不参与经营,必要时可派人员任顾问或指导;(4)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买入现有企业一定数量的股票,通过股权获得全部或相当部分的经营权,从而达到收买该企业的目的。
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其资本购买公司债券、金融债券或公司股票等,各种有价证券,以预期获取一定收益的投资,由于其投资形式主要是购买各种各样的有价证券,因此也被称为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相比,间接投资的投资者除股票投资外,一般只享有定期获得一定收益的权利,而无权干预被投资对象对这部分投资的具体运用及其经营管理决策;间接投资的资本运用比较灵活,可以随时调用或转卖,更换其他资产,谋求更大的收益;可以减少因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而承担的投资损失的风险;也可以作为中央银行为平衡银根松紧而采取公开市场业务时收买或抛售的筹码。
七、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一、国际收支状况。
二、国民收入。
三、通货膨胀率的高低
四、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
五、财政收支一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对国际收支有很大影响。
六、利率
七、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市场的干预
八、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
九、政治与突发因素
八、外汇风险的类型及其防范
企业的外汇风险是指外汇汇率的变动对一个公司经营战略和收益可能带来的影响。外汇风险主要可以包括:交易风险、换算风险和营运风险。
交易风险
当企业以契约的形式与交易方之间形成了义务、责任的时候,并且契约是以非计帐本位币计价的时候,交易风险随即产生。表现形式可以包括:未交付货物或提供服务的订单,各种形式的应收款、应付款,已确定的未来的资金流入或流出。
报表换算风险
根据会计程序,在每年会计年度结算时,公司必须编列合并会计报表,如果有公司在海外的话,就可能承受换算风险。境内母公司将海外关联公司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重新以母公司的计帐本位币表示,进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折算汇率的变动可能造成母公司净值或净利的增加或减少。
营运风险
营运风险是指公司非合约现金流的本国货币价值有可能因非预期的实质汇率变化而产生变化,因而影响公司整体的价值。一家公司所承受营运风险的程度则是衡量实质汇率变化会影响公司整体价值到何种程度。营运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两国经济因素的相对变化而引起实质汇率变化,进而影响到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情势,因此营运风险又称竞争性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无法避免汇率风险的产生,唯一能做的就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规避风险,将风险所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规避汇率风险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资金管理的方式来规避换算风险,重点在于必须正确预测出子公司所在地货币的升值或贬值。如果预期所在地货币升值,则要增加所在货币的资产减少该地负债。如果子公司位于强势货币的国家,则应减少该种货币持有的负债;反之,如果子公司位于弱势货币国家,则应减少以该种货币持有的资产。由于母子公司之间常有买卖交易,也可以透过买卖来规避部分换算风险。资产负债表避险的基本精神是要使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净承受风险的资产等于零,即要使将承受风险的资产等于将承受风险的负债。
2.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银行的金融产品来帮助自己很好的管理好汇率的波动,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远期合约避险。例如,一家在国内的公司将在三个月之后收到500万美元的货款,为规避人民币汇率上升的风险,公司就可以与银行签订一年期远期外汇买卖合同,将汇率锁定。到期时,企业按约定的汇率结算,从而减少人民币可能升值的交易风险。在当前,随着外管政策的开放,人民币掉期产品也正在推出,各种避险工具会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避险方法。
3.提前收付或延迟收付策略。公司若有以外币计价的应付账款或借款,如果这货币是强势货币,即该外币预期会升值,则公司可采取提前付款策略减少或避免外汇损失;若该外币是弱势货币,情况则反之。
九、汇票、支票、本票的异同
本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本票的出票人可以是银行,也可以是企业,可以分为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两种,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是银行本票。本票可以背书转让。
汇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出票人的票据。汇票按照出票人的不同可以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两种,汇票也可以背书转让。
支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共有四种:转帐支票,现金支票,普通支票,划线支票。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收款人或者付款人开出的,由付款人向其开户银行提出承兑申请而且经过银行承诺到期兑付的汇票。
(1)主要相同点:
①都属于票据法上的票据,属于狭义的票据范畴。
②三者的票据基本属性相同;本票和支票适用绝大多数的汇票规则。
(2)主要不同点:
①从是否是委付证券看,汇票、支票一般都委托他人支付,为委付证券;本票由出票人自己支付,为自付证券。
②从是否是信用证券看,汇票和本票除见票即付外,还可以另外指定到期日,其授受主要基于对出票人或付款人的信用,故属信用证券;支票为见票即付的票据,不能指定到期日,即使象英美票据法系中长达6个月付款期限的支票,传统上仍属支付证券,因付款人一般要求支票存款帐户上有足额资金才子以支付。
③从票据的原始当事人看,汇票的当事人均有出票人、付款人及收款人三种;本票仅有出票人和收款人两种。
④从对付款人的资格要求看,汇票对委托的付款人无资格要求,而支票的付款人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资格要求,通常是有从事支票业务资格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十、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
(一)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由传统商品、农产品转向高级工业品和服务
(二)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
包括按有效保护税率设置阶梯关税,加强“反补贴”和“反倾销”的征收,非关税壁垒不断提高,违背《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通过“有秩序的销售安排”和“有组织的自由贸易”等灰色区域措施,规避《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
(三)贸易保护制度转向更系统化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随着政府管理贸易而不断充实和调整,成为对外贸易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外贸政策法律化,给贸易保护主义披上合法的外衣。
(四)各国“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出口。